西電學子展示科技發明3D打印機器人照顧老人
這個時候下半身感覺游戲最受歡迎。如果像騎自行車一樣帶動“對速度的需求”,達到電子游戲中健身的目的,玩家一定會樂此不疲。昨天,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展出了2000多項大學生科技競賽,很多都讓人耳目一新。
騎“需要速度”來保持健康
“動感單車”是很多人喜歡的運動項目,“極品飛車”是很多玩家熱衷的游戲。如果把兩者結合起來呢?電子工程學院的大二學生朱彝和她的同學一起嘗試了這一方法。
朱彝說,健身房的動感單車只能播放音樂,功能單一,鍛煉過程非常枯燥。“如果健身過程有情境性、趣味性,肯定會吸引更多人。”
他從游戲手柄上得到了靈感,改造了一輛自行車:車把上安裝了電子羅盤,實現方向控制功能;霍爾元件安裝在踏板上,實現加減速;剎車上安裝傳感器,實現剎車和倒車。整個裝修只花了400元。連接到電腦上,你可以在巨大的屏幕上播放《極品飛車》。
記者轉動車把,屏幕上的車也跟著轉動;加速踩踏板,車速會迅速提高。熟練之后還可以玩漂移。
這么酷的游戲會上癮嗎?朱彝笑著說:“騎累了,自然會休息!”
自己組裝一臺3D打印機。
送女朋友一朵玫瑰?太土了。但是如果是3D打印的玫瑰,是不是很有創意?只要自己組裝3D打印機,就像組裝電腦一樣,很多想法都可以實現。
通信工程學院大二學生楊旭東買了硬件、伺服電機、主控板等。從電子市場拯救了一臺3D打印機。以ABS塑料條為原料,可以打印各種常見物品。比如門把手,衣鉤,酒杯,甚至是為學生開發的機器人打印零件。
“現在很流行一個詞叫‘創客’,就是自己設計制作,把創意變成現實。因為作品受眾少,無法量產。這款3D打印機可以滿足小批量、個性化生產的需求。”現場一位同學說,存一臺這樣的打印機只要3000多塊錢,但是打印時間真的很長。"例如,打一朵玫瑰花大約需要7個小時."他的介紹讓記者目瞪口呆。
新發明有助于礦井救援
礦難發生時,井下人員的搜救是一個難題。通信工程學院大三學生張偉、王家興、趙南發明了用于人員識別和井下定位的“礦山安全監管定位管理系統”,獲得2013年全國大學生“挑戰杯”一等獎。
王家興說,礦難發生后通常會出現兩個問題,一是被困人員的數量和身份,二是被困人員的位置。礦工每次下井,都能像打卡一樣通過管理系統識別虹膜或面部特征。礦難發生后,他能第一時間知道誰下井,避免傷亡人數被隱瞞或遺漏。
同時,每個礦工的頭盔上都裝有RFID(射頻識別,一種通信技術)設備,可以快速定位被困井下的礦工,誤差范圍小于10米,為救援提供依據。
遙控機器人做家務
現場一個機器人吸引了很多學生圍觀。機器人的主要部件是3D打印,尤其是仿生手,可以像人手一樣獨立實現每個手指的靈活運動。
電子工程學院的謝說,這是一款遠程體感控制服務機器人,主要功能是照顧老人。許多老年人行動不便。有了機器人助手,機器人只要對著鏡頭做手勢,就能模仿動作做家務。記者感覺,下達命令后,記者走到哪里,機器人就跟到哪里,隨時準備服務。記者舉起手,對著鏡頭轉過頭,機器人也照做了。
謝告訴記者,機器人還可以通過網絡進行遠程控制。比如不能回家的時候,可以遙控家里的機器人完成一些普通的家務。
文/記者劉振圖/記者張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