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專家使用3D打印技術解鎖死者手機助警方破案
在隱私保護問題上,警察和科技界始終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但除了有人堅決抵制警方以調查為由要求解密用戶設備外,也會有人理解這一點。于是,這些人就成了警方求助的對象。
近日,密歇根州立大學生物識別技術領域的教授Anil Jain迎來了一群“不速之客”——密歇根執法人員。執法人員此行的目的是向教授求助——希望賈恩能幫他們解鎖一個死人的手機。
Jain教授在生物特征識別,尤其是面部識別,指紋掃描和紋身匹配技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一直致力于利用生物特征進行加密。他希望加強破解這項技術的難度,讓黑客無從下手。但是,如果你能加密,你就知道如何解密。警方希望他做一些與加密相反的事情。
據報道,警方描述的案情大致如下:一名男子被謀殺,密歇根警方認為可能在他的手機中發現一些線索。但因為沒有密碼或指紋,他們無法解鎖手機。由于此人的指紋被記錄在警方系統中(死者被逮捕),執法人員沒有向手機制造商求助,而是找到了賈恩,希望他能用3D打印技術復制死者的指紋,以便死者解鎖手機。
Sunpreet Arora表示,由于他們不知道死者是用哪根手指解鎖手機的(雖然按照大多數人的習慣,應該是拇指或食指),所以他們將10根手指全部復制了下來。
然而,用3D打印的手指解鎖手機可能還不夠。現在的手機指紋識別器大多采用電容技術,需要依靠閉合的微電路才能正常工作。手指上的指紋使這些電路中的一些相互接觸,從而產生指紋圖像,這是由于皮膚的導電性足以閉合這些電路。但是如果用塑料制成的印刷復制品不具有這種導電性。因此,阿羅拉在3D打印的手指上覆蓋了一層薄薄的金屬顆粒,這使得指紋掃描儀能夠順利讀取這些復制品。
但是這種方法仍然不完善。阿羅拉仍在進步。他沒有向警方提供他的手指副本來解鎖受害者的手機。但他表示,幾周后,在他做了足夠多的測試后,他會將手指復制品交給警方。屆時,警方將使用受害者手指的3D打印副本解鎖其手機。
手機的安全和隱私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你可能還記得蘋果因為FBI要求其解鎖用戶手機而上了法庭。去年12月,聯邦調查局在調查加州圣貝納迪諾恐怖襲擊案時,嫌犯法魯克持有的一部蘋果手機無法打開完成調查。聯邦調查局要求蘋果公司。公司配合解鎖,讓它設計一個相關的軟件,讓執法部門在必要的時候繞過這些加密程序,獲取“罪犯”的信息。蘋果公司斷然拒絕,雙方對簿公堂。雖然兩起案件的訴求不同,但專門研究安全、法律和技術領域的研究員布萊恩·崔(Bryan Choi)認為,密歇根州警方此舉也涉嫌違法,但由于當事人已經去世,所以被忽略了。
關鍵問題是這種技術是否應該用于其他案件,比如嫌疑人還活著的案件。如果這種方法成功,那么警方只需要獲取一個人的指紋,并獲得法院的授權,就可以獲取其手機數據(美國最高法院在2013年規定,警方需要法院的批準才能搜查一個人的手機內容)。
“指紋密碼和傳統密碼是有區別的。”布萊恩·崔說,“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規定,政府機構不得強迫嫌疑人放棄他記憶中的東西,如密碼。"
因此,頭腦中的密碼可能會受到第五修正案的保護,但指紋卻不會。2014年,弗吉尼亞州一家法院裁定,警方有權要求嫌疑人使用指紋解鎖手機。
布萊恩·崔(Bryan Choi)認為,手機應該被視為思維的延伸,因此應該受到第五修正案的保護,而不僅僅是第四修正案(保護公民免受非法搜查和扣押)。他認為手機不同于我們其他的私人物品。
“我們會在手機里記錄很多個人的想法、數據和行為。在法庭上公布這些內容,就像是從你的頭腦中提取思想并公之于眾。”
然而,無論如何,賈恩教授表示愿意幫助警方:“我們是出于興趣才這么做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不清楚死者使用的是什么類型的手機,在現代智能手機中,如果用戶超過48小時沒有使用指紋解鎖,下次解鎖手機時仍需輸入密碼。所以,警察在解鎖這部手機的時候,可能還是會遇到密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