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OT時代,智能硬件、免費、3D打印、機器人等等。會不斷向我們這邊滲透,克里斯安德森和360。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周這次討論了這些話題,其中的利弊需要我們特別關注。
日前,在“2014中信書院前沿論壇”上,《自由與創客:新工業革命》的作者、《連線》雜志前主編、3D Robotics機器人。公司首席執行官克里斯·安德森受邀與360對話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周與進行了交談。兩人問:“下一個顛覆智能手機的設備是什么?”圍繞“智能硬件是否免費”、“3D打印是否是噱頭”、“機器人智能是否能威脅人類”等話題展開了多輪對話。
第0輪:顛覆智能手機的下一個設備是什么?
移動互聯網的繁榮使得手機成為互聯網的重要入口,而隨著智能硬件的普及,手機將被逐漸取代。面對IOT時代的到來,下一個互聯網門戶會是什么?會有新的設備顛覆手機嗎?
在克里斯·安德森眼里,手機不是手機,而是網絡上的一個節點,是用戶與外界的橋梁。智能手機之后,肯定會有新的智能設備成為節點和橋梁。與現在的手機不同的是,下一個設備可能不需要從口袋里拿出來,可能圍繞在用戶身邊,可能是智能手表或者智能眼鏡,甚至可能嵌入用戶的身體。它們會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就像現在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一樣。
與安德森不同,周對下一個互聯網門戶的描述更為詳細,他認為會有三個方向可供參考。
第一,可穿戴設備,無論是智能眼鏡還是智能手表,周認為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如果能解決交互問題,改善交互體驗,解決未來的續航問題,可能會取代部分手機。智能手機將被分解成各種可穿戴設備,未來屏幕將無處不在。
二是車聯網。特斯拉領銜的智能汽車已經邁出了第一步。蘋果和谷歌也在積極開發車聯網項目。未來,也許我們每天會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待在車里,碎片化的時間會讓智能汽車成為互聯網入口。
第三是智能家居。雖然有人認為智能路由器可能會成為一個入口,但其實在家庭中,無線路由器只是一個流量承載。更多的人會與人互動,與人連接,這將是各種各樣的智能家居產品。但周也表示,未來家用機器人是否是一個入口還在討論和摸索中。
第一輪:智能硬件能否延續免費論?
互聯網在用戶心目中是一個免費的時代,這是不可逆轉的事實。后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提供的服務不再局限于軟件應用,越來越多的智能硬件產品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軟件邊際成本趨于零的理論似乎破滅了。IOT時代,智能硬件還能繼續免費嗎?
在人機互聯的工業革命2.0時代,Chris Anderson在其著作《免費》中積極倡導免費理論,周也在360中應用,成功用免費模式顛覆了傳統安全行業。他是國內最著名的免費理論踐行者,他們對硬件免費都有自己的看法。
與軟件改變世界的2.0時代不同,在即將到來的工業革命3.0時代,也就是IOT時代,軟硬件結合將成為一種趨勢,越來越多的智能硬件將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硬件免費的理論也成為越來越多人關注的焦點。周在他的新書《我的互聯網方法論》中也提出了“硬件零利潤”的觀點。在與周的交流中,Chris Anderson認為免費硬件將是趨勢。
安德森說,在PC和移動互聯網時代,數字信息傳遞的零成本和軟件的邊際成本使免費成為可能。雖然硬件不是無成本的,但是互聯網的發展讓硬件越來越像軟件。在IOT時代,智能硬件的價值其實來自于軟件,就像智能手機的普及得益于平臺上的各種應用和服務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智能硬件的操作系統越來越好,越來越智能。因此,越來越多的像手機、特斯拉汽車、智能電視甚至無人機這樣的產品將能夠提供非常高的價值。在這種背景下,基于高價值服務的硬件免費將成為現實。硬件免費贈送,通過軟件服務收費的模式會逐漸可行。如今,一些移動運營商向用戶免費贈送智能手機, 軟件服務收費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安德森以他現在所在的機器人行業為例,進一步闡述了硬件免費的可行性。他說他公司開放硬件或軟件的設計和知識產權,鼓勵更多硬件創作者創造更好的硬件,創造市場。當市場成熟時,安德森的公司將有可能通過出售數據和數據分析報告來獲取利潤。這個時候,硬件只是作為一個服務載體。當硬件服務帶來的收益遠大于硬件本身的價值時,硬件行業就會越來越像軟件行業。屆時,用戶將可以免費獲得一架無人機,只要支付一定的服務費。
第二輪:3D打印只是噱頭嗎?
廣泛應用于國防、航天、造船等工業領域的3D打印,近兩年在醫療保健、公仔玩具、服裝、飾品等民用行業也逐漸受到關注并得到發展。
在Gartner發布的《2015年十大IT趨勢預測》中,Gartner認為,未來三年3D打印的成本將會下降,這將推動低成本3D打印機市場的快速擴張。Gartner預測,3D打印的擴張將集中在工業、生物醫學和消費應用領域。它將證明3D打印是一種可行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有助于通過改進設計、簡化原型設計和短期制造來降低成本。
在《創客:新工業革命》一書中,克里斯·安德森展示了企業家使用開源設計和3D打印將制造業轉移到家庭桌面的場景。周認為3D打印更像是一種特技。3D打印雖然在某些領域可以快速生產出原型,但仍然面臨批量成本高、難以大規模應用等問題。相比3D打印,智能硬件高速發展的IOT時代更有可能是催生新工業革命的契機。
克里斯·安德森對此給出了自己的理解。他說,3D打印不是制造技術,而是原型制造技術。和CNC一樣,3D打印也是數字制造技術的一員。3D打印更像是新工業革命的激發者和推動者,幫助人們更好地研究原型,比如云。因為大家用的是同一種語言,云的原型也可以被別人使用,所以很容易上升到規模化量產。
可見,在安德森的理解中,3D打印不是簡單的大規模制造,而是制造業和互聯網的結合,人人都可以制造。在與周談及時,不同的是,無論是3D打印還是,都在推動傳統制造業與互聯網的逐漸融合。
第三輪:機器人智能會威脅人類嗎?
特斯拉汽車公司(Tesla Motors)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最近在未來學網站Edge.org上再次發表了“機器人威脅論”。他認為人工智能(AI)的發展將使未來的機器人能夠自主決定屠殺人類,他還表示這種高度危險的事情將在五年內發生,最多十年。
克里斯·安德森的電流公司3D Robotics是一家無人機制造商,安德森認為機器人威脅論有點聳人聽聞。他說,“機器人”的定義還存在問題。雖然3D機器人被稱為機器人,公司但它不僅僅是一個機器人。廣義來說,洗衣機和面包機也是機器人,軟件也是機器人。它可以翻譯語言,但不是狹義的機器人。坐電梯的時候,電梯也是機器人,把你送到20樓,把你拉到1樓。“機器人”這個概念本身就有點誤導,好像這個東西要變成人類了,很可怕,會取代我們。這個概念被誤解了。
“機器人威脅論”的起源是人工智能的誕生。安德森認為人工智能是另一個概念。會下棋,會翻譯,可以說是人工智能。但是人工智能會在哪個關鍵點超過我們能接受的紅線,現在還不得而知。現在我們離這條紅線還很遠。現在我們看到所有這些人工智能都只是幫助人類更快更高效做事的補充。安德森認為,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沒有危險。
周有著與安德森不同的看法。他同意機器人不被稱為機器人是因為它們看起來像人。無人機也是機器人,智能設備也是機器人。但對于機器人對人類的威脅,周認為有兩個方面可以看到。
第一,機器人被人類滲透,可能會造成重傷。在IOT時代,以電梯為例,當電梯智能化后,黑客將可以遠程控制電梯,這可能會對電梯里的人造成極大的傷害。未來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可能會成為黑客關注的方向。隨著智能設備的普及,網絡犯罪帶來的風險會越來越嚴重。
二是奇點問題,機器人發展到一定程度會不會產生機器智慧。未來有可能。當足夠多的設備節點智能化,大量的數據傳輸到云端,云端就可能產生機器意識或者機器智慧。一旦機器的智慧產生,從云端控制各種設備,可能會產生人類難以想象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