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敏瑤】】節卡成立于2014年,團隊由首席科學家朱向陽教授領導的10名教授組成,主要人員均來自于上海交通大學機器人所等專業從事機器人及智能制造領域的權威專家和專業研發人員。擁有一支12名企業博士后及50名機械、控制領域的資深工程師組成的工程師團隊。
節卡在創立之初就制定了首要攻克的目標,即解決工業流水線后段二次包裝的落后狀況。其中最具突破性的就是為乳制品行業打造禮品箱牛奶智能化包裝系統,節卡成功啃下了這一塊硬骨頭,填補了行業空白。
從2016年開始,節卡開始嘗試改變同樣勞動密集型的紡織業,為我國化纖行業的龍頭企業新鄉化纖打造的氨綸自動分級分揀機器人包裝系統,再次填補行業空白。
這一系列成功案例進一步得到了國內眾多知名上市企業的認可與合作機會,合作對象包括蒙牛乳業、光明乳業、新鄉化纖、華峰氨綸等行業佼佼者。
繼承了交大機器人研究所38年來在機器人核心技術方面的積累,節卡機器人在驅控一體化、一體化關節(電機、減速器等)、拖拽編程等領域取得了數項創新性應用。
在此基礎上,節卡精心打造了一款協作式機器人——小助系列協作機器人,節卡創始人、董事長李明洋表示,小助系列機器人基于真正意義上的人機協作理念,首創了移動終端與機器人無線協作、免示教器功能的全新機器人控制系統。
如今,節卡已運用小助協作機器人打造了鋰電池后包裝自動化改造項目,對鋰電池后道包裝的上下料,側燙,粘膠,PCB取放、電路焊接等工序進行基于協作機器人的自動化改造。
自動化實施后,單個電芯產品的節拍控制在5秒內,電芯外形尺寸兼容25至100X60X10,設備可7X24小時運行,平均工作節拍接近目前人工上料方案,客戶投資回報周期控制在2年左右。
秉持“如何造出好的機器人、如何用好機器人”的理念,發展至今,節卡機器人已由創立之初的機器人系統集成業務,發展到目前協作機器人本體、智能裝備集成、工廠數字化三大業務板塊。
值得一提的是,8月3日,第一屆G20-智能制造峰會第1次CEO會議將在東莞凱悅酒店舉行,屆時,節卡機器人將以峰會成員企業的身份出席本次會議。
圍繞“上半年行業未達預期,企業如何應對價格戰?”、“行業爆發前夕,產業鏈如何合縱連橫?”等議題,節卡機器人將與20余家智能制造領域的領軍企業一起深入剖析當前智能制造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本、資源、技術、供應鏈、客戶、商業模式等多維度整合,打造產業生態圈,共推國產化進程。